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化

晨僵腰痛折磨人?中医破解强直性脊柱炎僵痛密码

时间:2025-04-03 11:41 来源: 发布人:马荣梅 浏览:94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病,属于风湿病科常见疾病,该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如骶髂关节、脊柱)和附着点(肌腱、韧带与骨连接处)。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附着点炎,此炎症过程可导致新骨形成,以及骨侵蚀与骨赘形成 ,这些病理改变最终可能导致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大偻”等。

疼痛和功能受限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在现代医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策略中,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发挥着核心作用。相对而言,中医学在缓解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疼痛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将对中医学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策略进行系统性总结。

辨证内治法

强直性脊柱炎常见证型有:肾虚湿热证、肾虚督寒证、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肾虚湿热证

临床表现:脊柱疼痛、痛连颈项、腰、尻,髋部酸着重滞或蒸热疼痛,甚或掣痛欲裂,痛发骨内,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障碍,肌肤触之热感,肢体喜放被外,或伴有膝、踝、足趾关节肿痛灼热,低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滑数。

代表方剂:补肾强督清化汤,或四妙散加减。

肾虚督寒证

临床表现:腰骶部、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恶寒,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或晨起腰骶、项背僵痛,或僵硬弯曲,活动不利,得温痛减,舌苔薄或白,脉沉弦或细迟。

代表方剂:补肾强督祛寒汤加减,或桂枝附子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

临床表现:腰骶部、脊背疼痛,僵硬强直,难以屈伸,活动困难,腰膝酸软,怕风怕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偏阴虚者,选用左归丸加减。

痰瘀痹阻证

临床表现:病久畸形,颈、背、腰骶部、髋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夜间或晨起痛剧,活动后减轻,伴见膝软无力、倦怠、耳鸣耳聋、心烦失眠,或怕冷、尿频便溏、阳萎,或见遗精、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质黯淡,苔白,脉细。

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病久腰背部酸痛,隐隐作痛,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细而缓。

代表方剂:补中桂枝汤加减。

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中医外治法能缓解AS患者出现的腰背、骶髂关节或外周关节的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在AS的慢性炎症期,可以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也可促进局部代谢,延缓纤维化进程。常用外治法如下:

中药熏蒸:运用熏蒸设备将驱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外用中药对腰背疼痛局部进行熏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可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效。

中药贴敷:将温阳散寒药(如附子、细辛)制成膏药贴敷于疼痛部位或穴位,可起到温经散寒、调节免疫之效。

中药热奄包治疗:以制川乌、透骨草等药物为处方,与毛巾共同煎煮4h,将毛巾甩去药液后,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主要针对慢性疼痛、晨僵和局部炎症控制。

药罐: 药罐疗法是传统拔罐与中药外治的结合,通过负压吸附+药物透皮吸收 双重作用治疗AS,较普通拔罐具有靶向性强、疗效持久的特点。

中药离子导入: 以制川乌、透骨草、伸筋草等药物为处方制作成药酒,将药液均匀涂抹于纱布衬垫,然后将纱布衬垫置于病变关节,经直流电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治疗患处。

中医外治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皮肤破损、过敏体质者慎用外敷药物。

急性炎症期 (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宜使用温热疗法(如艾灸、热敷等)。

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风险高者 慎用推拿、拔罐等手法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中药组成部分,针灸在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方面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尤其在镇痛、改善脊柱僵硬、调节免疫、抗炎等方面具有明确疗效。

取穴原则:以督脉、膀胱经穴位为主,配合局部阿是穴。

核心穴位:命门、腰阳关、肾俞、肝俞、大肠俞、委中、昆仑。

配穴:根据症状加减,如髋痛加环跳、阳陵泉;足跟痛加太溪、照海。

针法选择 :

温针灸:在针柄上置艾柱燃烧,温通督脉阳气。

火针:针对顽固性疼痛或局部僵硬,快速点刺以散寒通络。

特殊疗法 :

火龙灸(督灸):在脊柱(督脉)上铺姜泥及艾绒,大面积温灸以补肾通督,适用于冬季或阳虚严重者。

针刀疗法 :松解粘连的筋膜及韧带,改善关节脊柱活动度及功能。

推拿与导引

推拿手法:

推拿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可发挥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慢性疼痛效果。推拿主要适用于AS的慢性稳定期,特别是减轻慢性疼痛疗效显著。

松解腰背筋膜:滚法、揉法放松竖脊肌、腰方肌。

调整脊柱关节:轻柔的扳法、拔伸法改善小关节紊乱。

点按穴位:重点刺激肾俞、命门、夹脊穴以激发经气。

导引功法:

导引(古代气功疗法)是中医特色运动疗法,通过主动肢体运动配合呼吸调控 ,达到疏通经络、强健筋骨、调节气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改善关节活动度、延缓脊柱强直、调节免疫的独特优势。适用于慢性缓解期患者。

八段锦:侧重“两手攀足固肾腰”“五劳七伤向后瞧”,拉伸脊柱及下肢筋脉。重点练习“两手托天 ”“摇头摆尾 ”。

五禽戏:模仿虎、鹿等动物动作,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太极拳:以腰为轴、缓慢舒展,改善脊柱柔韧性。

综合调护

情志调理:

慢性疼痛易致焦虑、抑郁,肝气郁结,可配合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香附)或音乐疗法、冥想缓解焦虑。

生活习惯调摄:

睡眠姿势:硬板床、低枕仰卧以减少脊柱弯曲。

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避免脊柱固定。

运动康复:

每日规律进行脊柱伸展、深呼吸、游泳等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脊柱强直,改善肌肉力量与姿势。

中医治疗AS以 “补肾通督”为核心 ,通过 中药内服、外治法、导引运动 三位一体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畸形、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在风湿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分阶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作为西南地区中医风湿病诊疗的领军学科,自2003年独立建科以来,历经二十载学科积淀,在吴生元、彭江云等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引领下,构建了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强直性脊柱炎诊疗体系。学科团队秉承"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精髓,融合现代风湿病学最新进展,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分期干预及全程管理方面形成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