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化

乌梅丸治久痢,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时间:2022-10-09 10:32 来源: 发布人:马荣梅 浏览:898

     小编导语:痢疾反复发作或长久不愈则为久痢,乌梅丸对于慢性久痢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今天分享一则乌梅丸治久痢验案,看看如何标本兼治。

  病案分享

  姚某,女,35岁,因“大便水泄日4~5次连续数周”于2022年6月27日初诊。自述每日晨起即暴注下泄2次,大便如水样,夹杂不消化食物,气味不重,平均日下4~5次,泄下严重则全身酸软乏力,心悸、汗出,伴腰腹部发凉怕冷,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症状持续月余,先后口服参苓白术散、理中丸、肠胃康颗粒等多种中成药均未缓解。患者平素工作繁忙,精神紧张易焦虑,形体消瘦。查其舌质暗红,舌尖瘦,边有瘀点,苔中黄微腻,脉弦涩。

  诊断:久痢;寒热错杂证。

  治则:寒热并治,温阳散寒,清热化湿止痢

  方用乌梅丸加味:姜炭12g、当归9g、砂仁9g、党参6g、炙甘草3g、麸炒白术3g、乌梅15g、黄连9g、山药15g、花椒9g、黑顺片9g、盐黄柏6g、炒白扁豆20g、桂枝9g、细辛3g。

  服药5剂后,患者自述大便次数减少为2次,仍为水样泄,腰腹怕凉有所减轻,舌暗苔薄黄,左关脉弦,上方加五味子6g、麦冬6g,再进5剂。

  复诊时,患者腰腹已温,大便软,已基本成型,舌边尖暗红,苔薄黄不腻,此为中焦虚寒已解。患者正值月经期,改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升阳化气,健运脾胃加减善后:葛根60g、麸炒白术30g、焦槟榔6g、升麻6g。焦神曲6g、青皮9g、炒扁豆20g、白芍9g、黄连6g、砂仁9g后下,炙甘草3g、木香6g、白头翁3g。服药一周后患者自诉大便规律,质粘稠,月经己净,未再复发。

  按 语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其原文338条为“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扰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因此,后世医家奉乌梅丸为治蛔之主方。

  但清代以后,诸多医家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如《医宗金鉴》中“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

  乌梅丸组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共10味药组成。以乌梅为君药,味酸甘焦苦,具有敛肝、熄风、涩肠等作用;臣以附子、细辛、桂枝、干姜、川椒,辛温助阳,散寒止痛;黄连,黄柏苦寒坚阴,清泻内热;佐人参、当归健脾益气,调和气血。

  全方辛甘酸苦合用,调理阴阳寒热虚实,攻补兼施。对于慢性久痢,正虚邪恋,应用乌梅丸有较好疗效,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效果显著。

  本案患者腰腹凉痛,暴注下泄,水泻无度,纳差乏力,此证属寒热错杂,湿热中阻,脾肾阳虚。正虚为本,邪盛为标。治以乌梅丸清上温下,调和寒热,酸甘化阴,益气生津,温中散寒,标本兼治而起到良好疗效。